高校是人群高度聚集场所,为指导高校科学有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指引。
一、工作要求
(一)作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落实主体责任,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和相关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任务,责任到人。
(二)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培训计划。
(三)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物资储备等工作。
(四)发现疑似患者,及时报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并配合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二、 防控措施
(一)开学前
1. 严格执行规定的开学时间,教职工和学生不得提前返校。
2. 了解教职工及学生健康情况,为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建档立卡、一人一表。
3. 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对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重点场所或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工作制度、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4. 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包括体温计,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5. 为师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内容,督促学生合理开展网络学习。
(二)返校途中
1.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师生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2. 注意自身健康情况,自感发热时立即报告司乘人员,测量体温,并积极配合采取相关措施。
3. 保持手卫生。尽量不用手直接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用品和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打喷嚏手捂、饭前便后等行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或手消毒剂;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可用手肘衣服遮挡。
4. 乘车师生要妥善保存乘车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三)开学后
1. 根据当地相关规定要求落实相应防控措施。
2. 加强每日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对因病缺勤师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告知师生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
3. 师生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等洗手用品,流动水冲洗干净。
4. 加强对住宿学生规范化管理,没有特殊情况学生不得外出,必需离校的要报告管理人员并做好登记。
5. 走读学生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学校时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入校。
6. 合理安排教学,减少聚集性活动,集体性活动应安排在室外进行。
7. 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卫生间、礼堂、浴室等重点场所通风换气。使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应按照《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肺炎机制综发(2020) 50号)合理使用并保证安全。
8. 注意食品安全,鼓励学生自带餐具回宿舍就餐,避免聚集。
9. 已使用过的口罩应放置在有明显标志的加盖垃垃圾中,集中收集并做好消毒处理。
(四)出现病例时
1. 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按规定要求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及时安全引导患者就近到发热门诊诊治。
2. 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疑似或确诊患者工作和生活场所以及使用物品终未消毒等工作。
3. 做好全体师生的心理疏导。
三、预防性消毒
加强开窗通风换气为主,必要时对重点部位物体表面和物品开展预防性消毒。
(一)地面、墙壁。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有效氯含量为5%-6%的含氧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时间30分钟。
(二)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配制浓度为25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有效氯含量为5%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餐饮用具。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例如:有效氯含量为5%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四)毛巾、衣物、被褥等纺织物。配制浓度为25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有效氯含量为5%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20分钟。
(五)消毒注意事项: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按照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保证消毒效果。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消毒后用清水擦拭。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来源:河北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领导小组防疫处置组
编辑:廊坊市疾控中心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