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向积极良好的态势拓展。开学延期了,但思政教学不能延期。如何保证思政教学不延期、思政育人不打折?如何将抗疫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思政教研室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因时而动,因势利导,探索出了符合当前学院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保证了思政教育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确保“停课不停学、育人不延期”。
一、未雨绸缪,积极准备网络教学
1月30日,当思政教研室接到学院“停课不停学”的任务时,教研室老师们行动起来,在大家不断的学习,讨论,探索中,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两种主要教学模式:spoc+钉钉直播,spoc+微信群互动。利用异步spoc进行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我院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对原有慕课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教学资源。补充教学资源工作量很大,思政教研室学科带头人胡荣卫教授在那段时间,每天从早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工作努力,精益求精。朱石平老师也感慨的说:“开课之前的大量工作准备,才能保证上课的顺畅有效的进行”。
二、精益求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月24日,在教研室老师的精心准备下,网络教学开课了!第一天课程结束,当打通于建德和朱石平老师电话时,发现一天的直播课,老师们声音已经沙哑,但是谈话之余,却能感受老师上课的兴奋与喜悦。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使教学变得更加立体而生动,因为教学形式更加多样,spoc学习,在线检测,直播总结,学生作业展示,答疑,师生互动等多个环节。老师们精心设计每一次课。一位老师在微信互动课堂这样开场“时光总像林花谢了春红,脚步太匆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何妨吟啸且徐行!在这个课堂,有即穷验问的检测,也有如切如磋的探究,有反躬自省的理性,也有悠悠我心的真情!”于是一堂关于作业展示,在线检测,价值观引领,思考题互动的课程即将开始。 通过老师们精心的备课讲课,受到了学生和班主任的一致好评。高国涛老师一次直播课就能获得700多次学生点赞,甚至有的学生反映网络教学比教室上课效率更高。
当然,在网络教学时,老师们也会遇到一些困扰,有的老师对电脑网络不擅长,硬着头皮也要学;有的老师家里网络信号不好,就和两个上网课的孩子挤在一个屋子;有的老师孩子小,上课时就会锁上房门,任凭孩子敲门呼喊。但是这些又何妨,思政教研室的老师,都秉持一个理念,那就是“上好课是老师的天职”。每位老师都会用责任坚守,讲台就是战场,授课就是战斗,让教育时刻在线。
三、润物无声,努力做好价值引领
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触动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品格。疫情当前,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就显的尤为重要。司金龙老师在讲课时,以疫情为主题,组织活动,引领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杨斌老师上课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战胜恐惧、战胜无知、战胜懒惰、战胜焦躁。艰难不可怕,荒废最可怕。并且在思政课以后的教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意识能动性问题、爱国教育问题、人生价值观等相关问题里,都会把这次疫情带给人的思考与力量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教学相长,学生给予老师力量
老师们感受到,在这次网络教学中,应该点赞的还有学生,特别是学委课代表。从微信群的建立,到spoc注册;从每次上课打卡,到传达课程安排……事无巨细,一声呼唤,学生们立刻回应!网络教学互动中,老师们反映比教室上课要活跃好多,互动平台,微信群师生互动热烈而温暖!难怪唐军丽和田原老师都说:“虽然没有见面,但觉得彼此心更近了”。
还有,同学们做的笔记认真,工整,让老师都很感动。同学们的作业展示形式各异,甚至超出老师的想象:文字,课件(含语音课件),音频,小视频,而且内容有一种心灵被洗涤之感。老师感慨地说:“学生也是我的老师呀!”
五、反求诸己,向着更高目标前行
网络教学对于每一个老师都是第一次,会有困扰、会有麻烦、会有问题、会有缺点,所有思政教研室老师会反求诸己,不断前行,在疫情期间,助力同学们在线学习,携手东方学子进步成长。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疫情早日结束,相约在静谧美好的校园里,不见不散!(文/图 思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