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艾滋病,自从1981年被发现,人们还不知它是艾滋病时,一直到现在,都是让人们闻风丧胆的一种疾病。艾滋病于1985年,在我国被首次发现,至此,艾滋病在中国肆虐了34年,在世界上肆虐了38年。相比于1827年首例发现的白血病,以及更早就开始在世界人民生命线上进行收割的疟疾,艾滋病算是一个年轻的疾病。但就这短短三十多年,时间长河中的微小一段,艾滋病就快速席卷,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什么人们会对艾滋病闻风丧胆呢?其实是源于两个“不体面”。
其一,许多人都觉得艾滋病是绝症,认为患病的人死时十分“不体面”,担心自己会感染上这种恐怖的不治之症。事实上,患哪种疾病的人在离世时是“体面”的呢?癌症患者接受化疗,须发落尽;尿毒症患者肾功能衰竭,透析度日……
并且,艾滋病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进而易于感染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而非艾滋病病毒让患者直接致死。在这里引用一部关于艾滋病科普漫画中的一句话:“杀死你的并不是HIV,它只是温柔的卸去你的铠甲,然后冷眼旁观你的灭亡。”
因此,艾滋病绝非绝症,它目前虽无法治愈,但却像糖尿病等一样是可控的,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HIV感染者延缓疾病进程,防止HIV进一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艾滋病患者也可以几乎如同正常人一般生活。
其二,人们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认识有限,许多人只知艾滋病病毒是通过“性传播”这种“不体面”的方式进行传播,认为感染HIV的人不洁身自好,从而疏远感染HIV群体,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群体。
但其实,“性传播”只不过是HIV传染方式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甚至是传播效率最高的一种途径,一份被污染的血液,就能感染无数人。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人体体液中,除此三种途径外,无论是握手,拥抱,短时间接吻,都不会感染HIV,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完全可以进行正常的交往与生活。因此,对于艾滋病患者这个群体,我们更多的应该给予理解与关爱,给他们营造一个舒适且自然的生活环境,而非疏离与非议。
正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不了解,把艾滋病“妖魔化”,才会导致人人对此唯恐避之不及。这里,就再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其他知识吧。
关于艾滋病的预防:
一、洁身自好,不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
二、固定性伙伴,禁忌性滥交,正确使用安全套;
三、避免静脉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四、避免使用未经正规消毒的器具,蚊眉、纹身等;
五、去正规血车、血站、医院献血;
六、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避免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关于艾滋病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无需隔离
二、抗病毒治疗。多采用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又称“鸡尾酒疗法”。
三、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
四、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五、国家出台了“四免一关怀”等政策,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
艾滋病病程
根据患者感染后症状、体征的不同,可将HIV感染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
二、无症状期
也叫潜伏期。患者可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具有传染性。
三、艾滋病期
艾滋病期是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将历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是确立以来的第38个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红绸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希望大家能通过多种途径更多了解艾滋病,更理智的对待艾滋病,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更好的关爱艾滋病患者。(院学生会学习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