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描述
描述
中西医临床学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成为中西医结合业务骨干的发展潜力,富有创新意识,具有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具备中医学理论知识,具备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等工作,也能在各级卫生单位、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从事医、教、研等方面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总体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有关条例执行,各门课程考试(包括补考)、实习和毕业论文合格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证书。 
共有通识教育课、中医学基础课、现代医学基础课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课四大部分。  
通识教育课(10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传统文化、计算机基础、体育、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  
中医学基础课(13门):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文献学、内经选读、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针灸学、中医养生学概论。  
现代医学基础课(12门):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概论、中西医全科医学导论、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临床课(12门):诊断学基础(含影像诊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推拿学、针灸治疗学。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稳定,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现有教师 332名,其中教授 61名、副教授 109名、讲师 109名、助教53名,分别占教师的18.13%、32.97%、29.67%、19.23%。教师中硕士研究生66名、博士研究生18名。  
基础教学实验室:建立了专业基础实验室31个,包括推拿实验室6个、药理实验室2个、针灸实验室1个、解剖实验室5个、生理实验室5个、生物化学实验室4个、组织胚胎学实验室4个、病理实验室4个,西医诊断模拟实验室8个,中医急诊模拟实验室6个。 
 临床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采用“3+2”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年后到医院进行临床教学一年,然后实习一年。现拥有临床教学医院8家,其中附属医院5家,实习医院47家。有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定州市人民医院、唐山市中医医院、京东中美医院、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秦皇岛市中医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等。
★专业培养目标
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并同意自2015年招生,当年录取2015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生688名。为了落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实施和管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总结了自2006年来,开设的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方向)办学9年的经历基础上,制定和通过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同时,设立二级学院中西医临床学院,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
黄启福,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第六、七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主编病理学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被遴选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先后主持与承担部、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获得部、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专家介绍
胡立胜,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流行病学专业,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进修2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科研设计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西医临床学院副院长。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临床基础和临床研究课题以及新药临床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发表或出版学术论著50余篇,主要从事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
描述
在东方学院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中西医临床学院党建工作坚持“铸魂抓纲,哺育中医药一代新人”的理念,以“抓好党建促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总支的“堡垒”作用,推动临床学院党建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党小组互帮互学活动和学生党员联系宿舍活动不断发展深化,在团结同学共同进步和创建先进班集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临床学院已发展学生党员246名,其中正式党员175名,预备党员71名。共有12个学生党支部。在“创先争优对标”活动中,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别进行对标,把“争先创优”落到最基层。学生党员中开展的“不让一名同学掉队”和“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等,把更多同学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全体党员民主评议结果显示学院所有党员合格率100%;目前,学院学生写入党申请书达到90%以上,有些班级达到100%。371名学生参加了党校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学生党员与学生比例是5%,高年级党员人数已达到10%以上。学院更有一支优秀的教职工队伍,党员人数占到48%,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中西医临床学院团总支成立于2009年,在党总支的领导下,院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临床学院团总支以“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管理青年,服务青年”为宗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团学活动为平台,以素质拓展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新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临床系共青团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西医临床学院在籍团员3218人。团员人数多,队伍结构合理,工作扎实有效。为了更好的调整系部力量,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各项活动的参与性,经过四年的尝试,学院团总支已拥有一个分工明确,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基本框架如下:临床系团总支包括书记一名,负责总体协调团学工作,其下设系刊编辑部、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纪检部和43个基层团支部。为了丰富广大青年团员的课外生活,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本着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的原则,临床学院团总支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科技活动和文化活动。在团总支的指导下系学生会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其中以“国韵传盛世,医魂耀东方”为主题的临床学院文化节活动中包含了拔河比赛、辩论赛、篮球赛、采编大赛,宿舍风采展等项目。每年一次的读书节引领临床学院新老同学畅游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世界无烟日”海报展宣传着吸烟的危害,让“双禁”“四无”的校规校纪贯彻落实。  
中西医临床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通过悬挂张贴相应的海报、名言警句、标语牌、条幅,各班级的板报、楼前展板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通过临床学院微信平台每天的大事小情都可以从中获取。临床学院学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锻炼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在学校大大小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连续三年获得学院辩论赛第一名。
★课程体系
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有关条例执行,各门课程考试(包括补考)、实习和毕业论文合格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证书。 
共有通识教育课、中医学基础课、现代医学基础课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课四大部分。  
通识教育课(10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传统文化、计算机基础、体育、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  
中医学基础课(13门):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文献学、内经选读、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针灸学、中医养生学概论。  
现代医学基础课(12门):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概论、中西医全科医学导论、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临床课(12门):诊断学基础(含影像诊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推拿学、针灸治疗学。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稳定,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现有教师 332名,其中教授 61名、副教授 109名、讲师 109名、助教53名,分别占教师的18.13%、32.97%、29.67%、19.23%。教师中硕士研究生66名、博士研究生18名。  
基础教学实验室:建立了专业基础实验室31个,包括推拿实验室6个、药理实验室2个、针灸实验室1个、解剖实验室5个、生理实验室5个、生物化学实验室4个、组织胚胎学实验室4个、病理实验室4个,西医诊断模拟实验室8个,中医急诊模拟实验室6个。 
 临床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采用“3+2”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年后到医院进行临床教学一年,然后实习一年。现拥有临床教学医院8家,其中附属医院5家,实习医院47家。有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定州市人民医院、唐山市中医医院、京东中美医院、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秦皇岛市中医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等。
★专业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