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描述
描述

国防教育宣传手册(第二部分上)

浏览:7955 作者: 来源: 时间:2014-09-23 分类:学工在线-国防教育-国防知识

第二部分:全民国防教育—人民防空篇

第一节:人民防空概况

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人民防空是国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指人民政府和军事部门)根据国家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备敌人空中袭击,减轻或消除空袭后果的活动,简称人防。外国多称民众保护或公民保护,简称民防。国家防空包括:人民防空、要地防空、野战防空。

(二)人民防空组织:是由政府和军事部门共同领导的,动员全民参加的全国性组织。实行政府主导,属地负责。

(三)人民防空的体系:由指挥员、指挥机关工作人员、组织指挥设施和手段、通信警报、防护工程、疏散地域、专业队伍、物资和资金保障等构成。

(四)人民防空的基本目的:运用伪装、隐蔽、疏散等防护手段和采取抢救、抢修等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五)人民防空的作用:1.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信息化局部战争的目的有限,往往不追求彻底消灭对方军队,也不单纯地功城掠地,而是通过有限军事行动,特别是空袭重点目标,迅速地破坏对方防御体系和战争潜力,摧垮其抵抗意志,动摇其政治统治。人民防空具有阻止战争的价值,能起到战备遏制作用及增强我们在发生危机时进行谈判的地位。 2.对于保存战争潜力具有战备意义。能有效保护国家经济潜力,人力资源、能稳定民心、士气 3.能配合和支援军队作战。通信警报系统、工程设施、人防专业队伍的人力支援 4.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平战结合工程发挥作用。人防系统可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重大疫情等。 5.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协调发展。 6.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二、人民防空的产生

(一)原因:空袭的出现

(二)过程:

1.1911年,在意土战争中,飞行器首次投下第一颗炸弹---开启了空袭的序幕,也铺就了民防产生的基石。 

2.一战期间,德国为牵制英国在欧洲的作战兵力,对英国伦敦实施了长达三年的空袭。

1915年1月~1916年10月,德国使用“齐柏林”式飞艇,在18个月中进行了51次袭击,投下196吨炸弹,炸死军民557人,炸伤1360人。1917年6月~8月,德国制造了一批载弹量大、航程远的“GIV型哥达式”轰炸机,对伦敦实施昼夜轰炸。最后依次对伦敦的轰炸是1918年5月19日~20日夜间,由40架“哥达式”轰炸机和“巨人式”轰炸机组成的轰炸机群进行的,其中13架轰炸机飞临目标上空,使英国伦敦遭受重大损失,造成近600百人死亡和大量建筑物等设施严重破坏。至1918年11月停战日,德国对英国的空袭,共出动208只飞艇和435架飞机,投弹300吨,炸死1417人,炸伤3420人。在遭受德国空袭的同时,英、法等协约国,也对德国一些城市实行了报复性轰炸。

3.为减轻空袭造成的危害,英国于1914年首先在伦敦建立了民防组织,发布警报,疏散居民,并采取救护措施。

4.一战后,乔治·圣保罗---法国一个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救治过伤员的医生,于1931年发起,并正式向法国政府提出申请,在日内瓦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非政府民防组织“国际民防组织”。

该组织在二战中,组织发动志愿者在战场上实施人道救助活动。1966年该组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国际民防组织法》。1972年该组织改变为各国政府参加的国际民防组织。1992年我国加入该组织,并派员担任该组织副主席和执行理事会成员。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世界民防会议。该组织现有会员国49个,10个观察员国,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该组织的目标: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担负救灾救助任务,把人道救助行动扩大到和平时期。

三、人民防空(民防)的发展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早期人防

1.特征:居民自救、自发参加、人数少、组织松散、任务简单,措施多为空袭后的救护,后来发展为警报、警戒、灯火管制,挖掘工事等。二战中,作战双方都毫无顾忌地把城市居民和工业经济目标当作靶子,大肆杀伤、破坏,并且将原子弹用于战争。

1940年8月~1945年3月,德国共出动飞机5000余架空袭英国城市,投掷炸弹7万余吨、飞弹6943枚。英全国大中城市平均20%的房屋遭破坏,首都伦敦市区50%的建筑物被摧毁,炸死炸伤14.7万余人。战争第一年,英国工业总产量降低了25%~30%,军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1941年1月~1945年1月,英、美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空袭德国,投弹243万吨。其中,德城市受弹64万吨,工业目标受弹49.6万吨,军事和交通目标受弹129.4万吨。使德国61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20%的建筑物被摧毁,炸死居民30.5万余人,炸伤78万余人,无家可归者达750万余人。

1943~1945年,苏、美空袭柏林,共进行了42次大规模空袭(动用飞机18600架次)和147次小机群(动用飞机7860架次)空袭,柏林市区55%~60%被毁坏,炸死19400人,炸伤35000人。

1944年~1945年8月,美国动用B - 29型轰炸机3.3万架次空袭日本,投弹16.1万余吨,其中64%用于轰炸城市。日本的200个城市中98个被空袭,并造成严重破坏,住房被毁244万栋。其中,东京、大阪、横滨、等6大工业城市41%的市区面积遭受毁坏,死伤达55万余人,500万人无家可归。日本年度工业总产量下降了67%。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一枚2万吨级原子弹,市区被毁面积12平方公里,81%的建筑物被毁,6.4万平方公里地域内的工业全部被摧毁。全市人口24万,其中死亡7.1万,受伤6.8万。在日本长岭投下一枚2万吨级原子弹,距爆心投影点2.3平方公里以内的住房全部倒塌,2.6平方公里以内的房屋严重破坏,68.3%的工业被摧毁。全市人口23万,其中死亡3.5万,失踪0.5万,受伤6万。

2.防护措施:观察、警报、隐蔽、疏散、构筑防空壕(洞)抢险抢救,防火灭火等民防救助措施。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是民防措施最好的国家,英国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空袭的经验教训,1938年指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民防法》。规范了民房工作的强制性措施,对防备空袭作了充分准备。1939年,英国政府在本土受到德国的攻击之前,从城市疏散了150万居民到乡村和被认为安全的城镇,还有约200万英国居民自行疏散到英国的海外领土和美国。从交战各主要国家比较看,英国遭受德国空袭时间最长,但损失较小。美国对日本的广岛进行原子弹袭击时,日本缺乏对原子武器的防护准备,城市居民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当原子弹爆炸时,有的人甚至在外面观看,在放射形成的污染地带行走,造成严重伤亡。德国各市的情况也不一样,德国的斯图加特市比较重视民防工作,死亡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8%。每受弹1吨,死亡人数为0.16人。而普福尔茨海姆市民防工作较弱,死亡人口就达到了21%,每受弹1吨,就死亡1.06人。

(二)20世纪50-80年代的发展特点及状况

1.以防核武器为主,并开始将平时防灾救灾纳入职能范畴。

2.出现了导弹核武器。

3.美国和前苏联开展军备竞赛,竞相发展核武器。

4.普遍认为,在核大战中,最后的胜利者不是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而是在核打击下能够存活下来,并能迅速恢复经济的国家。

5.民防工程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美国、前苏联的民防工程都能隐蔽全国70%-80%的人口,以色列、瑞士、瑞典等国可掩蔽全国90%-100%的人口。

结合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采取了防护工程技术措施:地下交通网、空情情报网、指挥通信网、城市人口疏散计划。

6.建立了民防专业队伍

美:经民防训练的不脱产的政府雇员300万,企业按职工总人数2%-3%,战时可增至8%-10%组成民防专业队伍。

(三)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11事件后的发展特点

1.特点:以防信息化常规空袭武器精确打击为主,并进一步强化了平时防灾救灾的功能。表现在以下三点:(1)把防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空袭作为民防的主要任务。局部战争表明,核武器及融入信息技术的远距离精确命中的常规空袭兵器,成为战争中的主角。海湾战争历时42天,其中空袭38天,正是由于长时间的空中打击,才有效地瓦解了伊军的防御体系,保证了地面作战的速战速决;科索沃战争,北约军队完全依靠高技术空袭,使物质破坏达到了对方难以忍受的程度,最终导致南联盟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伊拉克战争,虽然联军较早地展开了地面作战,但实质性的火力打击,大多以空袭的方式实施,形成了与伊军防御的非对称和非接触,导致伊军在联军进攻面前一触既溃。(2)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作为民防的重中之重。重要经济目标,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又是一个国家机器运转的支柱,是战争潜力的源泉。现代化的重要经济目标,由于大量高新技术的渗透运用,一方面,极大提高了其生产效率,使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主动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其结构复杂,系统性增强,抗毁力脆弱,可恢复性降低,在敌精确空中打击面前,一旦遭袭,极易导致目标整体功能丧失。重要经济目标,还与社会和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供电、供水、供气、炼油、交通、通信,广播以及各类仓库遭到破坏,能立即对民心、士气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重要经济目标无一列外地成为空袭的重点。与此对应,近年来的外国民防,也逐渐把防护的重点转移到了重要经济目标上。一是防侦察定位。包括合理布局、分散配置,适当疏散和转入地下,采取伪装措施,减少目标的暴露特征;加强警戒保密,防止情报泄露等。二是防摧毁。包括采用新型材料和运用先进技术,增强目标的机械强度、耐火强度和抗弹强度;加固目标主体,构筑防护工程,设置防护屏障等。三是防电磁攻击。包括采取电磁屏蔽措施等。四是提高抢救抢修能力。包括准备方案、储备物资器材、培训专业队伍等。五是完善法规。把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措施,落实到平时的建设之中,提高整体防护水平。

第二节:人民防空三防知识

平时学“三防”,战时少伤亡。 “三防”是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防护的简称。这三种武器是怎样的?我们如何预防呢?

一、预防核武器。核武器是一种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的武器,诞生于1945年。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和冲击波,能够给人造成致命的伤害及留下严重的后遗症。1945年8月,日本广岛遭核武器袭击,整座城市顷刻成为废墟。二十多万居民顷刻死亡或重伤。少数侥幸逃过大难的,不久也患上后遗症——毛发脱落、皮肤渗血、全身发热,甚至死亡。要预防核武器,首先要利用各种工事或地形防护,减轻或避免伤害;其次要正确做好防护动作和施用药物。当发现敌人投掷核武器时,应立即卧倒隐蔽,双臂交叉抱头,指塞两耳,闭眼,憋气,收腹,避免受伤。核爆炸过后,应迅速抖掉身上的尘土,全身包裹,背起应急包,逆风远离沾染区,越快越好。条件许可的,可施用药物进行消毒。

二、预防化学武器。化学武器,在战争中是以各种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来杀伤人、畜和植物的。它的杀伤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伤害形式、中毒途径和毒害作用不可估量。当我们接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时,应立即进入有密闭、滤毒通风装置等防护设施的工事内进行防护。无这种工事的,应立即关好门窗,放下窗帘,关闭水、电、火掣,穿好雨衣、戴上防毒面具(或捂湿毛巾,用透明塑料袋罩住头部),用塑料袋包裹双手并连鞋包裹双脚,迅速离开染毒区。

三、预防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主要是通过昆虫、老鼠、玩具、树叶、糖果等的携带,使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原虫、真菌等)传播开来,达到杀伤人畜、植物的目的。它具有传播性,致病力强,还能流行疫病等。预防生物武器,应采取个人防护动作和药物预防、免疫接种的形式。当发现敌人投放生物武器时,应立即关好门窗,放下窗帘,关闭空调机,穿好衣服,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暴露的皮肤用清凉油或防蚊油涂抹。有条件的要临时免疫接种,服用药物预防。同时采用消毒杀虫、灭鼠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受污染。

第三节:人民防空知识问答100题

1.什么是人民防空?

答:人民防空是为应付现代战争及重大灾害事故,有效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指挥和防护体系。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有的大城市称为民防,但性质和职能有所区别。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为了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和施行的?

答:1996年10月29日颁布,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共九章五十三条,包括总则、防护重点、人民防空工程、通信和警报、疏散、群众防空组织、人民防空教育、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

5.人防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人防在和平时期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抗灾,战争来临时掩蔽人员和物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消除空袭后果。

6.人防建设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人防建设的方针是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人防建设的原则是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7.人防工作由什么机关主管?

答: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全国的人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防工作。

8.人防工作就是一年拉一次警报吗?

答:不是。人防工作任重道远。例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制定,组织指挥体系建设、各种防护工程体系建设、通信警报体系建设、抢险保障体系建设、人口疏散体系建设、防空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等都是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9.和平时期为什么要加强人防建设?

答:人防建设是系统工程,百年大计,必须随城市发展而加强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如果战争来临才准备,就什么都晚了。

10.人民防空经费来源于哪里?

答:人民防空经费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中央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列入中央预算;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列入地方各级预算。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负担人民防空费用。

11.为什么要普及人民防空知识教育?

答:1.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利于人民防空整体防护能力的提高;3.人民防空技能是必需的生存技能;4.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12.人民防空教育如何组织实施?

答: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人民防空教育计划,规定教育内容。在校学生的人民防空教育,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人员的人民防空教育,由所在单位组织实施;其他人员的人民防空教育,由城乡基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13.个人要履行的人民防空义务是什么?

答:国家要求个人履行的人民防空义务是:参加人民防空建设,负担人民防空费用,保护人民防空设施,参加群众防空组织,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开展相互救助等。要学会在防空、防灾中相互帮助、照顾病弱伤残的一般技能;学会消除空袭后果的早期灾火、堵漏等一般方法;正确传递人民防空信息;服从和支持人民防空组织、机构的领导;遵守执行人民防空通告规定的注意事项。

14.群众防空组织由哪些部门组成?

答:由城建、电力、卫生、医药、公安、消防、化工、环保、电信、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组建各种专业队。

15.战时防空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答:有疏散、警报、掩蔽、个人防护和善后处理等措施。

16.什么叫人民防空疏散?人民防空疏散由哪一级人民政府组织?

答:人民防空疏散,是战时为了避免和减少城市人员伤亡,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而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

17.人防防护的重要经济目标有哪些?

答:有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水库、仓库、电站等。

18.和平时期利用人防工程为生活、生产服务,要遵守哪些原则?

答:不得影响人防工程的防空效能,不得进行影响人防工程使用的作业,不得危害人防工程的安全。

19.城市防空袭作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军民一体、打防结合、整体防护、快速反应、多法并举、确保重点。

20.哪级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试鸣防空警报?

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试鸣防空警报,并在试鸣前五日发布防空试鸣公告。

21.人防警报信号名称有哪些?

答:国家规定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

22.如何辨别防空警报信号?

答:预先警报信号: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信号:鸣6秒、停6秒、反复十五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信号;连续长鸣3分钟。

23.防空警报鸣响时应怎样行动?

答:预先警报鸣响时,准备个人防护器材,配齐个人防空应急包内的一切急需物品,明确人防工程位置及疏散转移路线。居室人员要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熄灭炉火,关闭煤气、液化气等。

空袭警报鸣响时,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应急包,迅速进入人防工程内或按事先选定的地方疏散或隐蔽。解除警报鸣响后,有秩序地离开人防工程,清扫卫生、检查设施、关好门窗。

24.通信、广播、电视系统,战时必须优先传递、发放防空警报信号,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一切通信系统值勤人员接到防空警报信号后,有权立即停止转接除防空指挥通信外的一切电话、电传,按规定传递和发放防空警报信号,不得延误;广播、电视部门接到防空警报信号后,必须立即转播防空警报信号。

25.阻挠安装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拒不改正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可以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26.人防工程主要有哪些具体作用?

答:战时隐藏人员和物资,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时服务于经济建设,抗灾救灾。

27.人防工程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为保障战时功能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二是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28.防护工事与人防工事有什么区别?

答:防护工事是具有预定防护功能的建筑;人防工事是主要用于保障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事。

29.人防工事的防护性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是保护人员和物资免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常规炸弹的杀伤。

30.什么叫地下工程?

答:全部或大部分有效空间处于地表面以下的建筑称为地下工程。

31.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可否投资人防工程,收益如何分配?

答:可以。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投资人防工程建设。人防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和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32.什么叫民用建筑?

答:民用建筑是指除工业生产厂房及其配套设施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

33.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报批时必须经哪个部门审核?

答:必须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的,规划部门不得发给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行政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

34.防空地下室与一般地下室有何区别?

答:区别在于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战时具有防空功能,一般地下室不具有战时防空功能。

35.什么是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城市及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依法同步建设防空地下室。确因地质等原因不能同步建设的,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建设单位(个人)缴交应修建防空地下室所需费用,再由人防部门集中资金统一安排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单位或个人所缴交的这些费用简称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36.修建了地下室就可以免缴易地建设费吗?

答:不能。只有修建了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防空地下室且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的新建民用建筑,才能免缴易地建设费。

37.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修建,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8.国际民防组织设在哪里,哪一年成立,其宗旨是什么?

答:国际民防组织设在瑞士日内瓦,1931年成立,1972年以来致力于促进各国政府间,面对各种灾难时对人员和财产采取安全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传播民防信息、进行防护训练、研究民防器材。对有接触的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等活动。

39.建国以来,人民解放军经历过哪几场战争?

答: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南海诸岛对越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40.建国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哪些战争时期?

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41.什么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答: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应用高技术武装装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形式,使战争的进程发生重大变化,规模和时间都有限的战争。

42.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答:1.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2.交战双方外交活动频繁;3.广泛、多次、大量使用高新技术兵器;4.战争形态发生根本变化,从陆、海、空三维一体向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发展,进而发展到陆、海、空、天、磁五维一体空间作战;5.空袭成为一个独立作战阶段;6.战争对经济和后勤保障依赖性增大。

43.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防护特点是什么?

答:1.重点目标多次遭袭,防护情况复杂;2.空袭范围大,没有"安全"地域;3.远距离空袭,防空袭要先防敌侦视;4.无预警遭袭可能性增加,个人应急防护要求提高。

44.什么是信息战?

答:利用信息技术打击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使对方的军队情况不明、做出错误决策、被动挨打,使对方居民视听混淆、无所适从、失去防空信心;同时保证己方各种信息畅通,军队作战主动、群众情绪旺盛的信息争夺战。

45.什么是隐形飞机?

答:是利用涂料和结构设计,使声音、雷达波、红外光、可见光、激光等频谱信息被吸收或减弱反射波,难被雷达等探测装置识别、发现的飞机。

46.什么是制导炸弹?

答:是利用制导装置自动控制并导向目标的航空炸弹。它包括电视、激光、红外线等制导炸弹。直接命中可能性大于50%的炸弹,称为精确制导炸弹。

47.什么叫“三打三防”?

答: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军曾经开展过"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的"三打三防"训练,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三打三防所界定的打防目标,已不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中央军委于1999年5月提出了要突出以"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和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的新"三打三防",以增强我军军事训练和人民防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48.什么叫核威胁?

答:核威胁是指由于战争中核武器和其他放射性武器的使用。和平时期的各种核事故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对人员产生不可接受的放射性伤害环境,从而给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的集中、大量的伤害状态。

49.什么是核武器?

答: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爆炸后将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

50.核武器是如何达到杀伤效果的?

答:通过热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等综合作用达到杀伤效果。

热点新闻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