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学校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4217人,其中本科生13262人,专科生955人,本科生人数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为93.28%。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8年,我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本专科计划4000人,本科3550人,专科450人。
本科计划3550人中,省内招生2688人,约占招生总人数的75.72%;省外录取本科862人,约占招生总人数的24.28%。2018年实际录取3550人,实际报到3278人。本科专业一志愿录取3526人,第一志愿总录取率为99.32%。
表2 2018各省本科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及分数线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学院拥有专任教师822名,外聘教师33名,生师比总体为17:1。在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4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6%,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6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7人,占专任教师的13.02%。
(二)主讲教师情况
2017-2018学年,学院共开设本科必修课程199门。担任本科教学的主讲教师413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119人,占主讲教师的42.6%。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经费投入。2017年学校教育经费投入19907.74万元,学校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8952.18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8815.54元/生,实验经费33.59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33.08元/生;实习经费支出691.93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227元/生。
(四)教学条件
学院拥有廊坊大学城和沧州渤海新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达833221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13平方米。现有教学楼13栋、宿舍楼21栋、篮球场19个、足球场1个,生均占地面积62.8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72689平方米,生均面积9.9平方米。学院现拥有价值6348.4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其中计算机1500台,基本达到每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10台,机房18个,多媒体教室122个,语音室22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和语音室座位数已达到和超过标准;实验室57个,其中生化、生理、分析、物化、医学检验等基础实验室23间,护理学基础、诊断、针灸、炮制、鉴定等专业实验室32间,解剖标本馆1间,中药标本馆1间。为满足学生学习阅览要求,学院改建了图书馆,图书馆面积为16767平方米,拥有电子图书39万册,目前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达64万册。学校拥有出口带宽共计380M,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35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35个,信息化工作人员数19名。
学校校舍、教室、教学基地、校园网、图书资源、信息资源等硬件设施能满足本科教育教学需求。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强化专业结构
多年来,我院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质量为本的原则,强调质量至上;树立人才效益意识,不断优化培养模式,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二是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设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坚持建设、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依据学院自身实力,整合社会资源,充实师资力量,并不断探索申办应用型新专业,以评促建,扶持新专业建设,逐步优化专业结构。2011年,学院成功申办了市场营销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2012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以及河北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增设中药制药、医学检验技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三个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均已获批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14年成功申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于2015年开始招生,2020年待批学士学位资格。2017年成功申办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18年开始招生,2022年待批学士学位资格。新专业的申办和增设推动了我院专业学科建设,形成了相对合理的专业培养体系,为构建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毕业实习四个模块组成。其中通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医药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体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根据学校各专业情况设置。
2.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2017-2018学年,全校开设课程199门,开课班级数188个,英语、体育实施小班授课,学校的全部课程实现多媒体授课。近年根据各专业特点,针灸推拿学专业增设实验针灸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养生学等课程;护理学专业增设中医养生、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研究等课程;中医学专业增设中国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课程;中西医临床专业增设中国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课程,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与各专业知识相关的讲座,拓展了本科生的专业领域知识和视野。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良好。
3.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院对五年制医学类各专业实行了3+2两段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前三年在学校施行基础教学,第四年在各临床教学医院进行临床专业课的临床教学,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有力地促进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融合,实行效果良好。近年来已经成功设立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市中医院、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邢台医学专科学校、京东中美医院、定州市人民医院、涿州市医院等七个临床教学基地。除此之外,我院还拥有124家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其中附属、教学、实习医院68家,实习基地53家,国家级研究所3家,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院不断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重视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以满足全校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现有生理实验室、解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分析实验室、物化实验室、医学检验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针灸实验室、护理实验室、医学鉴定实验室、解剖标准馆、中药标本馆、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训练室等实验实训场所。其中中药标本馆和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训练室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识别认药技能和中医四诊实践技能,为后期临床教学以及毕业应聘、医师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培养本科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校开放护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我院学生的实验教材,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学院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大学生毕业双证制度”。截止目前,已有27735名学生分别考取国家劳动部、教育部、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协会的高级保健按摩师、高级中药调剂师、高级中药购销员、高级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93.75%,拓宽了就业渠道,适应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4.教学大纲内涵建设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学院于2016年组织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之后,今年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结合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充分论证和审议,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结构比例、考试课/考查课比例、形成性成绩方案等方面进行合理修订,增加了实验实践课的学时,并加强了临床教学的制度建设。
(三)教材建设
学校制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各二级学院和教研室结合专业调整与教改需要,优先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及行业规划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同时不断加大教材建设力度,鼓励教师参编各类教材,特别是能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教材,采取激励措施,对教师在教材建设中取得的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近年,我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刘占文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养生学》、《中医营养学》,均属于全国优秀创新教材;我校计算机教研室韩相军老师主编的《二级Access 2010与公共基础知识教程(第2版)》(教材),荣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全国20多所高校推广使用。
(四)教学改革
1.强化德育工作,注重养成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校园文化宣传相结合,广泛开展孝道教育,推广我院自编教材《中华孝道文化——知行读本》,供全院师生阅读学习,共同营造“敬老、孝老、养老、助老”良好氛围。增设的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学生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自觉的学习、熟知、理解、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
2.组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主张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和实践,开展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图文并茂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深入课堂。近几年来,涌现了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改论文,教学内容更新,方式更新,得到学生们的好评。
3.大力推进通识课分级分类教学。通过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课程级别,实施量体裁衣,针对性更强开展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加强了英语四、六级课堂辅导、阶段性测试等研究推广工作,提高了学生英语四六级及格率。
4.推进体育工作科学发展。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我院制定了体育实施细则和达标计划,组织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落实《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完成在校学生体质的健康检测。
5.积极引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学院筹建录播多媒体教室,为学院组织各种公开课、观摩教学、精品课程提供便利条件,为学院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的平台,同时也给教师们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提供硬件支持,现已成为河北省高校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考点之一。
6.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深入贯彻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根据学院教务处要求,各二级学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现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力争实现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教学目标。
7.重新修订各门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方案。为深入贯彻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全院各专业均已重新修订形成性成绩考核方案,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
(五)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
学院高度重视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由各教学单位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特点修订《实习手册》和《毕业论文考核手册》,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的辅导、指导教师的管理,以及论文计划书、中期检查和审核等环节的掌控,严格按照指导教师资质规定,遴选职称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加强论文命题、设计、撰写等全过程的督促、指导。
2016年,我校制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对学位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行为处理的实施细则》,严格审核毕业论文,严肃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规范学术行为,提升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2018届本所有本科毕业论文均已通过维普网论文检测系统的检测,毕业论文文字复制比控制在40%(含40%)以内,全部毕业生论文检测合格。
(六)学风管理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风的形成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教师风范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活动载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培育优秀的合格人才,首先必须要有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能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所以学院一贯坚持倡导建立良好的学风,树立崇高理想和良好风尚,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启心智,放飞理想,从而使中医药的血脉可以延续。要求每位教师给学生以科学和智慧,给学生以理想和抱负。
考风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学生、教师对考试认识和态度的集中反映,也是学风、教风状况的综合展示,而从考风考纪入手进行文明养成教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营造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考试氛围,在全院范围内多次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活动。将此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来抓,并且常抓不放。无论校内考试还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全校均保持了良好态势,刹住极少数考试作弊歪风,坚决杜绝了监考失职行为,营造了良好的考试氛围。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
为了践行学院制定的“整合社会资源、充实提高自我,服务老年、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与建设健康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期盼与需求,培养医学人才是促进我国卫生医疗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学院根据医学教育资源人才需求,审视我校的实力和能力,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及结构,将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定为学校今后建设的重点,逐步构建合理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的办学宗旨仍然是: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中小城镇,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基层卫生事业、大众健康服务。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教学应用型院校。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坚持“三个统一”,即发展本科教育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相统一;优化办学环境与提高育人质量、提升东方品牌相统一;不以营利为目的与积极建设东方校园相统一。
为此,学校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尤其注重中医针推、中医养生、护理等师资力量的加强和整合。
1.课程设置 中医学类教育教学参照全科医生的需求,强化针灸推拿、中医养生实操能力培养,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奠定基础。要求中医学类专业(含中医、针推、中医养生)学生不仅应具备厚实的人文素质、还应掌握系统的中医经典理论,掌握更多的手法、针法等中医特色传统疗法与技能。在专业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中医针推、中医养生、护理等专业特色。
2.实践教学 根据全国高校实验教学发展方向是小型化、节约型、环保友好型,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管理,建设模拟医院(模拟病房、模拟诊室、模拟急诊室等)、中医诊、疗、护一体,包括智能模拟实验室(经络腧穴实验)、脉诊仪、脉诊分析仪、刺法、灸法等诊疗设备,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3.深化教学改革 学院通过组织新教师培训、观摩课、公开课等形式推广教学经验;提倡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强化集体备课,做到优势互补;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青年教师投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近年来,涌现了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改论文,申报省级课题的局面,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标1项、全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标1项、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5项,并申报河北省科技计划多项。
(二)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建设走向
1.针灸推拿学专业:
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始于2006年,2017年针灸推拿学专业成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及重点建设学科。由于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已成立的针灸推拿社团、刮痧社、中医骨伤社、老年爱心服务社等学生社团活动轰轰烈烈,以“绿色针推”、“炫彩针推”“太极拳比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老年爱心志愿者服务”为特色的活动平台,将学生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每年至少下基层、社区3-5次,每次义诊辅导活动都有针推教研室教师提前培训并轮流出席义诊活动,成为我院的一道靓丽风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重点建设针推专业,国家级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谷世哲教授亲自带领教研室全体老师认真规划、科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订发展规划,完善举措,并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1)利用一年的时间先积累储备人才(达到一技多能教师储备25-30人);2)定期开展实验、科研、教学方法的培训;3)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针灸学术团体并给予资金支持;4)利用学生社团(老年爱心服务社、针推社、刮痧社等),在校内外、到社区、养老院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5)有计划分批派遣学校骨干教师去其他学校或机构学习或深造,去国外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近期,针推学院按照学院的安排,认真学习吴岩司长讲话精神,一致认为是否有“水课”,与教师授课水平密切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建议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关于如何建设“金课”,需要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学生的配合;建议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金课”,提出增设小儿推拿、中医舌诊、脉诊、手诊、催乳、刮痧、中药炮制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以及对针推专业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进行统一实践技能强化训练等建议。学院正在积极采纳规划中。
2.护理学专业:
我院护理学本科专业自2005年初期招生336名,至2008年后每年递增100多名,近几年持续维持在700名左右;专科第一届65名,后三届增至每届平均230余名。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均保持良好状态,就业率达97%以上,很多毕业生在京津冀军队、地方各级各类医院留任、录用,做到了“进口旺,出口畅”,为东方学院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专业培养方案(见前述)的设定基本符合培养人才培养和临床需求。
自2017年以来,护理专业注重迎合国家“服务老年社会、服务小康社会”的需求,增设了中医养生、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等课程;配合学院培训中心开设按摩师、营养师培训班;为了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增设护理研究、文献检索、实验技术学等课程,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学院的支持和护理学科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带领下,(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学校手把手带教;教师利用假期或课时少阶段,外出临床医院进修学习;(2)请校外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3)每年不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动向(3)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积极联系临床医院护师,2018年申报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获得支持。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
由于学院建院十余年,自有教师队伍年轻化,强化教师年龄、职称、血缘结构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学院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已成为教学骨干的青年教师,经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在课酬待遇方面均已向副教授岗位倾斜,并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科研活动。
但是民办院校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仍是瓶颈之一,希望得到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政策倾斜。
五、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明确提出“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理念。首先,要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明确教学管理职责和程序,以“服务、督查、指导、创新”为宗旨。其次,教务处增设师资培养科,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文件、政策和规定,修订完善了我院教师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同时加强期初、期中、期末教学管理监督力度,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考核,抓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完善了教学管理过程的常规化和系统化监控管理体制,使教学管理逐步做到“规范、科学、精细化”。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学管理条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管理办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70多个关于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以教学行政管理为主导,以专家治学为核心,以师生自律与监控为主体,形成“三·三·三”制评教、评学、评管的监控体系(即:学院、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系)三级监控;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期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三方督评),建立了学院领导、管理干部、广大教师、学生参加的多层面、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完善了领导听课和同行听课制度,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听课制度,以及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等制度。
(三)多种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人才培养的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在开学初邀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按照学院相关要求,各二级学院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的良性机制。
(四)注重教学过程管理。不断加强课前、课中及课后管理,课前管理主要是备课管理,学院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明确要求,规范了教案书写格式。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课件、备方法、备语言、备学生、备教案;课中管理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学院对课堂教学同样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上课必须坚持“四带” 即:带教材、带教案、带课件、带教学日志;课后管理主要是对教师课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以及考试考核管理,学院对教师课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及考试考核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五)强化考试管理。我院高度重视“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风从源头抓起,那就是要狠抓考风,加大作弊学生处罚力度,把反对、遏制学生考试作弊,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不断完善试题库建设,坚持推行考教分离制度。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笔试与实践结合,考试与考查结合,分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分析管理制度,搞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研究,及时召开质量分析研讨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确保教学质量。
(六)加强科研管理。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最为基本的两项功能,也是高校教师学术身份的主要方面。为了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水平,激发我校教师科研创新活力,根据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和廊坊市科学技术局的要求,我院今年共有7位教师科研立项,真正起到了科研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应届本科毕业生情况
2018年学校应届生毕(结)业人数为3116人,其中毕业3104人,结业12人,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为99.62%,授予学位数为3104人,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为99.62%。2018届本科应届生已就业人数共计2990人(包括升学人数157人),就业率96.20%。
(二)学生先进事迹
我院针推系学生高航、支胜辉同学运用所学针推专业知识在长城成功救治印尼游客、使患者转危为安。严文博同学在列车上用针灸成功抢救一名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受到乘客广泛赞誉。洪波同学乘车途中,利用所学针灸推拿知识和技能,成功救治了一名癫痫发作抽搐的病人,受到了车站工作人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兰伟、魏星灿同学凭借专业所学以及敏锐的医务直觉,运用针灸推拿技巧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为120急救人员的下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以上事例表明,针推专业学生能较好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应用于临床,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中,逐渐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用人单位的评价与毕业生成就
办学十余年来,我院一贯履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宗旨,以用人单位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追求目标,截至目前已培养两万三千余名毕业生,凭借德才兼备的优势,赢得了社会好评。北京海、陆、空三军、武警及各大兵种总医院,京津冀各地三甲医院等数百家与中医药相关的大型国企、外企竞相聘用我院毕业生,使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已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可喜办学局面。
七、特色与发展
(一)狠抓本科教育,创新育人机制
近年以来,学校将本科教育摆在学校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老有所为楷模”和“全国独立学院杰出校长”等殊荣的院长田宜春教授,从思想、理念、战略、举措上引领学院发展。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及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打造本科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创新育人机制。
1.夯实人品、完善人格,坚持东方精神
为深入贯彻学习的全国教育大会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等系列根本性问题,按照党中央“教育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总体要求,田宜春院长亲自组织召开会议,深刻讨论了“夯实人品、完善人格”等问题,院长情真意切地和与会干部、教师探讨了人品、孝道与诚信问题。希望全体干部和教师增强政治意识,知敬畏、存戒慎、守底线,真正做到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诚拥戴、行动上听从指挥,要求全校师生团结一致,永远坚持东方精神,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和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推进学院健康发展。
2.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育人机制
学院经过认真调研,明确以着力服务老龄化社会为建设发展思路,传承中医养生文化,创新育人机制,为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而努力。学院提出以中医学(大中医)专业为基础,发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强针推、护理、中医养生等相关专业(方向)建设,形成合力优势,打造一个适应老年社会发展的中医药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建设路径。
今年以来,学校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导向,在摸清本底资料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制度创新,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加强了专业内涵建设。
(1)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发动各教研室开展关于“水课”和“金课”的讨论,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经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加强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打造金课的前提,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大多仍以讲授为主,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推动开展讨论、辩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教改方式,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地位引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积极参与。
(2)实现制度创新,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学校已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4个本科专业,我院2016年对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今年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课程设置、考试课与考查课比例、加大过程考试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比重等方面制定方案,在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提升学业挑战度方面下功夫,为构建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并逐步修改完善各专业全过程课程大纲,加强了专业内涵建设。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提高自我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学院把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思政和专业教师队伍而努力。1)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引进人才;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4)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1.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了着力打造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学院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通过党课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大赛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养。定期考核:1)班情熟知,重点考察辅导员对班级每一名学生基本情况的把握程度;2)主题班会,提交主题班会策划书和现场组织实施的方式;3)情景案例,选手抽取具体案例题目,对现实工作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解决能力;4)业务能力,通过不同分值的选择题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业务理论知识进行考察,为确保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奠定基础。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师道为本。为了让广大青年教师尽快融入东方大家庭,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授课水平。学院每年都组织多次教师培训活动,二级学院坚持每周三业务学习活动,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老教师引导新教师,学会备教材、备课件、备过程、备方法、备语言,备感情、备学生,再备课;重视板书设计,合理应用多媒体;培养年轻教师在教态教风、教学设计和教学互动等方面的能力。学院号召青年教师名师道,立师德,铸师魂,树师风,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各个层面的师资培训活动对于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树立教书育人的精神,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坚持办学方向,着力德智体美劳培养教育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院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方向。通过党团活动、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宣教,使广大师生及时学习和把握时代主题,明确奋斗方向。学院学生会五大学术性社团坚持“五社义诊”,显示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向,已初见成效。
1.传承孝道文化,致力老年爱心服务
为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开启传承孝道文化教育序幕,学院将传统文化列为必修课,下设孝文化教研、资料汇编、联络宣教、孝文化与中医养生融合服务等部门,确保孝道文化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崇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几年来,老年爱心服务中心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带领下,来到社区、敬老院。以艾灸、按摩等保健治疗为老人们祛除湿邪、疏通经络;八段锦的学习,帮助老年人舒筋活血,调血养气;“五色五味养五脏”等养生知识的传播,为老人们解疑答惑,师生们并进行相关体质检查、血压测量,进行保健按摩、功法传授、耳穴敷贴,运用其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为人们义诊服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熏陶,促进其德智体方面的成长,业已成为我校成功办学的一大亮点。
2.奏响美丽音符,强化美学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管乐团成立于2009年,充分展示了东方学子的精神风貌和东方学院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田宜春院长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聘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于敬海大校,解放军军乐团军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管乐学会高级顾问高明道先生等五位专家来校任教。管乐团曾参加北京针刀医学2011国际高级论坛开幕式、河北省世博欢乐园--捷克和斯洛伐克国家馆开馆仪式、廊坊市“不忘初心谋幸福奋斗辉煌四十载”第六届合唱艺术节暨“庆七一”专场文艺演出、河北省经贸洽谈会、河北省农产品交易会、心连心文化下乡演出等大型演出任务,所到之处受到广泛赞誉。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廊坊市电视台、沧州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学院内担负了军训典礼、毕业典礼、迎新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的演出任务,乐团的每一次演出奏响美丽的音符,在充分展示东方学子风采的同时,强化了学院的美学教育。
(四)致力三风建设,维护东方品牌
校园文化是学院的无形资产,也是全院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学院坚持铸魂抓纲(铸魂,即:信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抓纲,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一代新人);树立和推行“双禁”(禁烟、禁酒)、“四无”(无人吸烟、无人酗酒、无人打架斗殴、无人夜不归宿)等制度,使“自己一支烟、一杯酒,父母一寸心、一滴汗”、“坚决不用父母的辛苦钱消费在吸烟喝酒上”等举措落实,构建起文明和谐校园。同时弘扬孝道文化、致力于“三风建设”(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和两学一做的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教学和管理、活动和育人、德育和思政结合起来,打造了勤奋好学、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对自己、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东方学院塑造“东方精神”和“东方人格”、做“合格东方人”注入了内涵。
1.坚持主渠道和多渠道合流,主课堂与大课堂交融,常规教学与技能培训结合,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工程和素质拓展计划。
2.坚持不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历炼、自我实践中拓展视野、快速成长。
3.坚持开展孝道教育、美学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和爱国爱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浩然正气;把传统文化列为必修课,把“国学”、“美学”列为专题讲座。
4.先后成立的“老年爱心服务中心”、“爱心社”、“针灸推拿义诊服务队”等多个公益服务组织,配合学院教工到廊坊市几个社区组织多次以“关爱老年身心健康,让健康与爱同行”、“情暖社区”等志愿活动,为社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为敬老爱老做出不懈努力。
5.学院多年来一直承接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成人高考和中小学教师资格等社考任务,工作零差错,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全校师生在以田宜春院长为首的党委会、院委会的带领下,努力宣传贯彻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手握推进实施教育的“奋进之笔”,种好东方学院的“责任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措施
2017-2018学年,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师生奋发作为,在贯彻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科研活动还需大力开展,专业内涵建设还需加强。提出以下措施:
1.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继续引进师资,分层次、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教师实习、进修和交流等培训计划,落实“双师型”计划;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继续推行“宜春科研基金”等科研活动,加强培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导、支持教师参与和主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3.加强外联,加强与校外、国外学校、企业合作,不断促进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切实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结语
本学年,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落实田宜春院长提出的“整合社会资源、充实提高自我、服务健康、老年两个社会”第三个五年行动计划,学院办学成果及管理经验曾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等50多家报刊及网站报道,几年来,田院长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老有所为楷模”和“全国独立学院杰出校长”、“廊坊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殊荣,并被师生、家长和媒体誉为“教育战线一面鲜艳的旗帜”,从思想、理念、战略、举措上引领着学院发展。学院领导充分认识“以本为本”的战略地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提出“明确行动纲领,摸清本底资料,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制度创新”的专项行动计划,并落实于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
学院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方向。在打造本科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创新育人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引进人才,在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方面做出了努力;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院致力于制度建设和三风建设,在校风、学风和考风建设方面维护了东方品牌。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新的一年,在田宜春院长为首的党委会、院委会领导下,我们将继续保持狠抓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态势,为实现四个回归(回归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的常识;回归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的本分;回归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回归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的梦想)而努力,注重效率,提高质量,注重创新,努力开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2018年12月28日